近日,工信部發布開展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和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核工作通知,要求各地不斷孵化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大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促進其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在聯想近日舉辦的“奔赴‘專精特新’數字小康之路”主題媒體沙龍“專精特新”專場上,專家在解讀新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要求時提醒,國家相關部門已對專精特新企業形成動態淘汰的管理機制,中小企業須通過提升數字化效能等方式,不斷提升創新力和競爭力。
持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成為國家經濟工作重點。不久前,工信部公開表示,今年計劃準備再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5萬家左右,將聯合財政部再支持一批“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關村現代信息消費應用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楊崑在解讀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要求時提到,為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國家工信部、財政部及各省市工信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面向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政策,從資金、稅收優惠、融資服務、人才招聘、產業鏈對接等各個層面鼓勵專精特新企業。
與此同時,楊崑特別提醒,和前三年的政策文件相比,今年6月份國家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發布的暫行辦法中,已對專精特新企業形成動態淘汰的管理機制,可操作性越來越強,細則也越來越明確,這不僅讓專精特新企業的準入門檻提升,還大幅增加了整個專精特新產業的創新力需求。換句話說,中小企業想要駛入專精特新發展快車道,必須全力加大數字化投入,靠提升數字化效能來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目前已有超過5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在運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創新試驗,解決專業領域痛點難題。另一個事實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程度遠遠低于大型企業。有數據顯示,盡管已有70%的企業啟動了數字化轉型,但是其中71%仍然停留在試點階段,85%的企業試點時間超過一年以上,遲遲不能實現規?;茝V,亟需大企業要發揮引領和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
“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培養,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匯聚生態之力。聯想中國區中小企業方案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魏東在活動現場表示,目前,聯想已經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小企業數智化賦能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在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征集大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接需求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典型模式的通知》中,指明了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多種路徑和方式。“現在我們在幫助中小企業做業務的時候,已經不是單向流動了,而是雙向的,通過反哺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蔽簴|說。據悉,聯想作為從中小企業成長起來的制造業龍頭,有超過27000家渠道伙伴都是中小企業,帶動和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也是聯想的內生動力。
魏東表示,聯想將不斷通過試錯和迭代形成相對完善的平臺,支持和帶動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從而促進整個生態良性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